按时间归档:2020年05月
-
DeFi学习笔记:DeFi真的能吞噬金融世界吗?
写在前面:“软件在吞噬世界,而DeFi正在吞噬金融世界”,这句话的前半句我们很好理解,那后半句呢?DeFi又是什么?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学习笔记来进行解释,在这篇文章中,你会了解到:
-
比特币走到十字路口,高盛为什么最终仍然看空比特币?
05.29.2020本文字数:138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比特币于本周四突破9,500美元,那些押注较低价格的卖空者被一些加密衍生品交易所清算。
-
2020年最需要关注的3个常见合规和监管陷阱
利用监管优势是创新金融科技企业的主要因素。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是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监管格局。随着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监管合规已成为金融科技和数字资产平台成功的竞争优势和关键区别。避免最常见的三个合规陷阱可以缩短公司的上市时间,为竞争创造进入壁垒,并保护其声誉。
-
富达投资新增持股嘉楠科技,扩大加密生态版图
据纳斯达克公开信息显示,嘉楠科技(CAN)新增7家投资机构,新增的7家机构按持股数量由高到低分别为:富达投资、景顺控股、CSAT、Toroso、文艺复兴科技、富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共计持有3,169,690股,其中华尔街巨头富达基金占比最高。截止2020年3月31日数据显示,富达共持有2,338,558股,占新增投资机构股票的73.78%。
-
转型或离场,中国公链还有机会走向国际化吗?
公链热潮退去,众多的国产公链渐渐没了声音,是时候反思一下中国团队在公链赛道上的失去的机会。
-
挖矿行业面临政策风险,未来究竟走向何方?
一、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态度前几天看到新闻说四川省政府开始“引导挖矿企业逐步退出”,被媒体解读为政府对挖矿行业的新一轮监管开始。
-
今日推荐 | 从金本位到比特币,我们如何看待21世纪的货币演变?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是,信用体系和货币体系究竟谁先出现。这个讨论启发了后续很多的机制设计的大致思路。Vitalik认为是信用体系先出现,也即债券的流动先于货币出现[1],而信用的流动性源于抵押物。这也成为了Vitalik提出的Proof of Stake的核心思想:Staking。而另一个方向,也是这本书的出发点,认为货币体系早于信用体系的出现,这强调货币作为价值交换媒介的属性,而成为交换媒介的前提是价值存储。其拥有的价值源于其稀缺性,也就是生产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这也成为了Satoshi提出的Proof of Work的核心思想,而比特币的价格也将最终趋向于挖矿成本的纳什平衡。
-
机构悄然吸筹,唱空比特币的高盛却让华尔街难以信服
随着全球流动性危机的衰退,加密市场的情绪正日益高涨,高盛却大泼“冷水”。
-
SpaceX龙飞船发射成功后我们有了新口号:0.25BTC买太空入场券
昨晚,或者说今天吧.最大的新闻除了美国到处暴乱之外,或许只有马斯克的火箭发射了.
-
数据:交易所的比特币余额最近几个月少了30多万个
交易所BTC余额大幅下降自3月份以来,交易所持有的BTC数量一直在持续下降(Glassnode Studio)